和杨澜柯蓝同场畅聊心得 鲁豫亲口辟谣只吃三粒米

  发布时间:2025-07-06 03:34:5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嘉宾合照新浪娱乐讯 3月18日,鲁豫在北京举行新书《还是要相信》首发式,鲁豫、主持人杨澜、演员柯蓝以及武汉大学教师、辩手陈铭一同亮相书店,与读者一起分享了书中的诸多精彩话题,关于自律、关于年龄焦虑、关 。

3月18日,和杨鲁豫在北京举行新书《还是澜柯蓝同聊心要相信》首发式,鲁豫、场畅吃粒<strong></strong>主持人杨澜、得鲁演员柯蓝以及武汉大学教师、豫亲谣辩手陈铭一同亮相书店

嘉宾合照

新浪娱乐讯 3月18日,口辟鲁豫在北京举行新书《还是和杨要相信》首发式,鲁豫、澜柯蓝同聊心主持人杨澜、场畅吃粒演员柯蓝以及武汉大学教师、得鲁辩手陈铭一同亮相书店,豫亲谣与读者一起分享了书中的口辟诸多精彩话题,关于自律、和杨关于年龄焦虑、澜柯蓝同聊心关于友谊、场畅吃粒关于爱、关于相信……他们讲述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

新书:经历与遇见,与年轻人碰撞的人生

在活动的开始,鲁豫分享了她在疫情期间的思考,她写《还是要相信》这本书的契机。《还是要相信》源于一档名为“偶遇鲁小胖”的音频栏目,栏目里鲁豫收到许多年轻人的提问。可不可以一个人生活?社恐患者要怎么社交?两份职业,喜欢的和擅长的,选哪个?女性如何面对年龄带来的焦虑?不堪父母催婚,要为了稳定和不爱的人结婚吗?从社交、职场到情感、价值、选择,不仅是困惑你我,也是触动时代的问题。

面对提问,鲁豫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人生阅历;坦诚讲述与大家一样茫然纠结的时刻,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坚韧和求索。在众多提问回复中,她选出最有代表性的55例,反复修改、打磨,结集成这本《还是要相信》。书里没有大道理,都是一些值得玩味的小故事。她想用真挚、清醒的文字,给予读者如闺蜜挚友般的陪伴。她说,在与提问者的一问一答中,不仅越来越打开自己,也越来越释放自己,变得勇敢而率性,从中获得更多前进的力量。

新书封面的英文书名 “When in doubt, don’t”引发不少好奇,鲁豫回应说,这句话来源于BBC纪录片《女爵印象》,片中谈及“想对年轻时候的自己说什么”,年逾八十的英国国宝级女演员玛吉•史密斯回答:“When in doubt, don’t。”鲁豫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我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回看年轻自己,我会觉得,当你怀疑的时候,你不要怀疑。”

鲁豫亲口辟谣:谁说我一天只吃三粒米?

鲁豫、杨澜、柯蓝三位好友都彼此认识二三十年了。三位女性都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台上的她们意气风发,年龄只在她们身上留下成熟的印记。她们的精神状态、身材管理,都让人感到羡慕。三位老朋友,在台上分享了不少年轻时候的趣闻,回顾了那个电视刚起步、那个充满激情和开创的时代。

她们也谈到生活中令人动容的美好细节。比如疫情时鲁豫对于生活的安然态度,读书、思考、看老片;杨澜的女儿熬夜偷偷给她做了生日蛋糕,让她感动到落泪;柯蓝对鲁豫坚持一定要瘦印象深刻,鲁豫则抛出不久前的一段非常好笑的经历:一次在书店,有人几乎就在她身旁议论她每天只吃三粒米,她差点刷信用卡当面“暴露”了自己。她说江湖上的不超过两位数的米粒传言,都是被这帮好友如柯蓝、文涛给“害”了。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真是这样,每年找一天把一年的米都吃完就好了,每一顿分米粒这么费劲干什么呢?”

关于年龄焦虑:人生何必设限

在《还是要相信》中鲁豫讲到,在收到的提问中,很多是探讨女性和年龄话题的,这让原本不在乎和不受束缚的她,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活动中三位女嘉宾都是事业有成的成熟女性,她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各自精彩,现场也一起跟读者分享了自己对年龄和女性价值的看法。

杨澜提出一个她采访时很多女性都会问的问题:你愿不愿意回到18岁?她说,自己18岁的时候对于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充满了困惑,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明白想要的生活,可不想再回到那样一个焦虑的时代。自己现在仍然充满梦想,所谓70后、80后、90后,年龄的界限并不重要,它是人为加上去的,不应该受到束缚。

柯蓝说,她对外界的评价并不在意,更关注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个人成长,这个更重要一点。“不在乎别人的定义,你就会活得更自由一点。”

鲁豫说,不想回到从前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那时候对命运没有掌控力。“二十、三十、四十岁,不同阶段的女性各有各的评价体系,我如果不再符合二三十岁的某个标准,天经地义。”她说人生何必设限,她就曾经在国外遇到过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做娱乐记者却生机勃勃的例子。

相信的力量

现场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相信的力量。杨澜说她特别喜欢《还是要相信》这个书名:“你相信,你选择相信,这就是你的选择。” 她说很喜欢书里的烟火气,她在文字里看到的鲁豫不端着,对生活有特别真实的观察。

鲁豫说,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她在文字中开放度很大,特别坦诚,比生活中更勇敢。因为是和年轻人的固定交流,她的写作随时随地地进行,她在各种各样的纸上记录自己的观点,有两次甚至是在飞机上的呕吐袋上写成的。

现场有年轻记者问,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要相信什么,鲁豫坚定地说:在场。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在现场,记录真实发生的;媒体一定要采用第一手资料。比如某次她演讲时,用第一人称引述了一段爱情故事,里面提到两个孩子,于是某些媒体张冠李戴,误报 “鲁豫有两个孩子”,惹出笑话。

杨澜说,读书和写作是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这样一件事,就像锚一样,让船有停靠的地方。“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有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自己那些可能的窗户一扇一扇关上了。我觉得要相信,你可以把它推开的。”

而这也是鲁豫写《还是要相信》这本书的初衷。作为一个“乐观的宿命论者”,可能某些时候有一点悲观,但她总是会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不会轻易动摇。“我坚持相信,坚持爱,坚持相信爱,这是我生活的勇气和支点。”

  • Tag:

相关文章

  • HPV疫苗新适应证获批,专家:9-45岁女性应接尽接

    澎湃新闻记者 卢雁·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HPV感染,在机体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女性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HPV病毒。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最佳接种年龄是首
    2025-07-06
  • “羊了个羊”忽然冲上热搜第一 靠“困难”模式赚钱

    作者: 吕倩 樊雪寒 刘晓洁[ 截至发稿时,根据罗斯基提供的达人营销任务界面,“羊了个羊”任务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1.5亿。 ]一款没做完的游戏在2日内连登热搜,服务器崩了3次,引发了微博网友吐槽后直
    2025-07-06
  • “银发族”就业 潜力与困境并存

    转自:工人日报因用工成本低,一些临时性岗位青睐超龄劳动者;因技术人才短缺,有的单位需要退休返聘人员。然而他们的劳动权益却往往得不到保障——【聚焦职场“银发族”的急难愁盼①】“银发族”就业 潜力与困境并
    2025-07-06
  • 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超96% 中国挖掘机起重机产量全球第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5日   第 04 版)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政)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达
    2025-07-06
  • 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 本报记者 彭扬 欧阳剑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今年以来
    2025-07-06
  • 重磅引援:菲尔兹奖得主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获得重量级学者加盟。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微信公众号9月14日晚间发布消息《菲尔兹奖得主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9月14日,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
    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