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次实现100公里量子直接通信,有助城际量子直接通信
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近日,清华清华大学团队首次实现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的首次实现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这是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有助于实现无中继条件下城际量子直接通信。量直
清华大学物理系龙桂鲁教授于2000年提出量子直接通信的接通际量首个协议。量子直接通信以量子态作载体来编码和传输信息,助城直接是通信量子保密通信的新范式。量子直接通信将噪声信道下的清华可靠通信发展为噪声和窃听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
2016年,首次实现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联合团队完成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公里第一个实验演示。三年后,量直龙桂鲁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电子系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接通际量成功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量子直接通信系统,助城直接实现了1.5公里光纤距离下50bps(比特/秒)的通信安全通信速率。他们还曾在论坛(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清华国家级平台)发布世界首款实用化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实现了10公里光纤中4kbps(千比特每秒)的传输速率,并将通信距离进一步提升到18公里。
此次,龙桂鲁与陆建华教授团队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量子直接通信距离首次达到100公里,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建立的广域量子网络的一些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期刊。
实验装置,图片来自论文在以往的系统中,抽样检测和信息传输均采用相位量子态。此次,清华团队研发的新系统采用相位量子态和时间戳量子态的混合编码。时间戳量子态可用于抽样检测,大大降低噪声影响,通信依然采用具有自补偿性能的相位量子态。因此,新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极低的本征误码率(即没有窃听时的误码率),结合具有更强纠错能力的极低码率LDBCH编码,有效提高了安全通信容量、距离和速率。
此外,新系统在50MHz(赫兹)激光脉冲频率下将最大可容忍损耗从5.1dB(分贝)提升到18.4dB,在商用低损耗单模光纤中的最远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突破了之前18公里的最长距离。其通信速率也得到了提升,在30公里光纤距离下通信速率达到22.4kbps。同时,该系统在激光脉冲频率上还有提升空间,相应的通信距离、速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满足部分场景的应用需求。
清华大学张浩然(导师王崇愚院士)、孙臻(导师陆建华院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和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殷柳国研究员为共同通信作者。
- ·A股半年报:煤炭板块问鼎ROE排行榜,锂资源股表现亮眼
- ·发挥“头雁”效应 六大行集体发声支持实体经济
- ·国家能源局: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能源安全
- ·小米13 Pro影像媲美Ultra级:主摄升级到索尼IMX989
- ·“木北”会员卡推销涉嫌误导!不能通用屡遭投诉
- ·河南嵩县:购新房且在年底前缴纳契税,补贴20%契税
- ·第106届全国糖酒会——十大亮点抢先看
- ·华为Mate 50系列卖疯 5G壳没人买降价580元!网友:不在乎是4G
- ·卡塔尔世界杯:战袍品牌三分天下,耐克、阿迪、彪马场外“掰手腕”
- ·没有降准,10月MLF等量续做,年内还会降准么?
- ·日本30年国债收益率2015年以来首次升至1.5%
- ·2天内逾90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公告 提振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 ·vivo Pad平板电脑推出“雪青紫”配色,首发价2299元起
- ·华发股份前9个月销售729.5亿元,获取14宗土地项目
- ·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柴油市场陷入混乱,现货价格暴涨
- ·外媒:中国外交理念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